荷兰 阿姆斯特丹·水晶屋
这个为高端品牌店打造的全透明立面,
处于阿姆斯特丹的高档商业街 PC Hooftstraat 上。
它利用玻璃砖、玻璃窗框、玻璃楣梁等元素作为手段,试图在激发地方特色的同时,保留基地的传统性格。
项目包含了 620㎡ 的零售区和 220㎡ 的住宅单元,
迎合了阿姆斯特丹希望将大型的独特品牌旗舰店与地域历史风貌融合的宏伟目标。
MVRDV 的水晶屋项目最初起始于 Warenar 的设计邀请,
他们期望在阿姆斯特丹唯一的奢侈品牌街 PC Hoofstraat(以前主要是一个住宅街区),
打造一个兼具荷兰传统与国际建筑风格的旗舰店。
MVRDV 为了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广泛使用玻璃材料作为设计手段。
几乎用全玻璃的立面模仿了最初的设计风格,
排砖的方式以及窗框的细部设计也不例外。
但同时,为了符合最新的设计规范并尽可能增加室内面积,立面在垂直方向向上延伸。
玻璃砖沿着水晶屋的立面向上排开,直到和上部的传统陶土砖立面公寓融为一体。
公寓作为城市传统审美存在的立面形式,好似漂浮在店面之上。
该设计期望在全球商业区丧失传统特色的普遍现状下,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零售业全球化趋势也带来了高端商业街的趋同化。
水晶屋的设计一方面通过玻璃立面满足了当代商业店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维持了建筑的独特个性,使这家旗舰店得以从其他的店铺中脱颖而出。
威尼·马斯及其团队与客户交流时,提议将被拆掉的东西保留下来并进一步深化。
他认为水晶屋成就了一个非凡的品牌旗舰店。
它既尊重了周围的建筑结构,又引入了一种诗意化的玻璃建构创新方式。
它既满足了国际品牌对透明度的强烈追求,
又体现了地方色彩,
并且将现代主义与遗产保护结合起来。
这种做法可以在任何历史性区域进行推广。
这个全透明的新立面准确复制了原始建筑 19 世纪的立面形式。
新立面整体使用粘性实心玻璃砖,重新诠释了传统的砖砌工艺与门窗之上的楣梁做法。
就连原本精美的木构件也通过大量铸造的玻璃元素被原样复制。
随着立面向上延伸,传统的粘土砖混合在玻璃砖之间,逐渐过渡成顶部住宅楼层上的标准砖砌做法。
顶层的砖砌独立于立面下部的结构,由一个跨度 10~12m的钢梁支撑,
采用超过 6 000 块实心玻璃砖,每块210mm 宽、65mm 高,长度 105mm 或 210mm 不等,用来复制荷兰砖砌工艺。
在初步概念确立后,MVRDV 与多家机构进行了合作以提升技术可行性。
位于威尼斯附近雷萨纳的玻璃制造商 Poesia 负责实心玻璃砖的单独铸造和加工。
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 ABT 工程公司以及承包商韦塞尔·泽斯特(Wessels Zeist)的合作研发下,
得出了结构解决办法和制造工艺技巧。
比如使用一种德国生产的高强度 UV 结合透明 Delo 工业黏合剂,
代替传统灰浆作为砖体黏合剂。
在一个与其说是工地不如说更像实验室的地方,
由6~10 人组成的专家团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专注于该项目的研发。
由于玻璃材料本身脆弱敏感的特性,
施工现场全程都需要配备一组专业的技术团队以确保高精度的工艺水平。
因为此项工程并无先例,
一系列新技术和工具都需要被引入 :
从高科技激光到实验室级别的紫外线灯,
再到相对低科技的荷兰全脂牛奶的使用。
牛奶的低透明度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液体反射表面,
用于第一层砖的砌筑找平。
所用的玻璃砌筑墙体虽然表面看起来脆弱,
但实际上经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小组的力学测试证明,
在很多方面比混凝土更为坚固。
例如,全玻璃打造的楣梁部分,承受力高达 42 000N,相当于两辆 SUV 汽车的重量。
室内透视图
新建造技术的研发为未来建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建筑废料的最少化就是一例。
从本质上讲,所有的玻璃构件都可以被完全回收利用。
一些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比如有瑕疵的玻璃砖可以(也的确)被重新熔铸或者彻底改变用途。
同理,当建筑达到其使用年限后,整个立面都可以被融化、重铸并赋予新的生命。
唯一例外的是那些被用于确保建筑安全性的部件,
例如为防止入店抢劫的混凝土基座。
它被隐藏于具有反射性且透明的混合建筑材料里,
可以承受一部汽车迎面而来的冲击力。
若有破损情况发生,相关修复协议可以确保单个砖块的更换。
对于一个基本由玻璃立面打造的建筑来说,保证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因此,建筑是围绕一个土壤热源泵的,其管道伸向地下 170m,维持着建筑室内全年的理想气候条件。
所以在设计时,不仅要处理精致复杂的细部,努力营造建筑的能源平衡也同样重要。
建筑师对纯净和透明度的追求不允许出现任何金属的支撑结构,
因此,玻璃立面需要支撑自重。
原则上, 由于玻璃的高抗压强度和砌筑墙的厚度增强了构造的抗屈曲性,方案是合理的。
立面的横向稳定性用 4 个 支柱来进一步加强。玻璃墙内部由互锁砖形成,能够 不断消解逐渐增加的刚性。